以升学率论教师何其狭隘
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对生命的观照,学生才能有饱满的人性。好老师的身影会长久地伴随学生,学生在离开学校后,仍然能记住老师的教育姿态,即“好人”的样子。
好老师应当是什么样?不同年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,社会各界人士也会依据自身学养或利益作出不同的解释。社会如何评价,也许不足论,教师自身对职业责任和职业精神有什么样的认识,最为重要。
几年前,高考结束后,访问一所中学,校长遗憾地对我说,虽然学校升学率居本市前列,但从没有学生考上北大、清华。“群众希望有,政府要求有”,政府悬赏额度很高,可连续多年没法“破天荒”。每年高考分数公布,校内外一片叹息,领导和学生家长都失望,认为“归根到底是没有好老师”。校长心里失落,认为“没有好老师就没法办学”。他这样说,我不太明白,怎么能只用考试成绩评价教师呢?一定教出考上北大、清华的学生,才算“好老师”?
每年高考结束,一些学校对“好老师”的重奖和商界的重赏,令人咋舌,经过媒体炒作,也错误引导了社会评价。常听闻一些学校评价教师的举措,如本科升学率达到多少,奖励额度提高多少;考取清华、北大一名,奖励若干万元;学生学科竞赛获全国一等奖,指导教师可享受出国旅游一次……这些,都成为权衡“好老师”的标准。有了利诱,矛盾也就出现:起始年级分班,教师争先恐后,要带“实验班”“快班”“竞赛班”。因为学生基础好,容易出成绩,评上先进,也容易获得各种称号。
在各地,不难看到个别特级教师热衷于有偿家教,利用媒体吹嘘如何指导学生考北大、清华……所谓的“好老师”往往只是“应试积极分子”。如果评价教师不看师德和职业态度,只盯在升学率和竞赛成绩上,教师便不成其为教师,教育就有可能成为“反教育”。老师如果仅以此类事为乐,其职业境界可能有限。教育着眼于人的未来,教师的工作是为未来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,仅仅以考试成绩评价教师,会误导教师的职业追求。
让我们把目光转向那些长期在讲台默默工作的“普通学校的普通教师”,特别是那些在困难条件下扶助学生前行的老师们。他们教的学生或许考不上大学,或许没有资格参加学科竞赛,也不可能有出类拔萃的才能,然而,他们以后会成为这个国家普通的劳动者。请问,我们有没有关注这样的教师呢?我在生源较好的学校工作,很多学生能考上名校,也有一些学生读“普通院校”,他们都是我教的,我从没有以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。我知道,学习能力有高低,而考试模式未必能反映他的真正学力,最重要的检测将是他在未来社会的表现。真正杰出的学生,无一不是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精神的人,而非考试能手。
学生在学校学习,有没有获得好的教育,形成好的习惯,有没有创造精神,有没有社会责任感,有没有公民意识,在社会生活中像不像一个正派人,应当成为评价教师的主要标准。这样的评价应当贯彻于学校教育的细节中,成为学校文化。今年5月30日,山西太原尖草坪区汇丰中学学生在街头救助一名患病老人,送医后转危为安。我把这则消息看了多遍,被学生的真诚无私感动的同时,想到他们学校有最好的老师。
我认为真正的好老师大概有这样一些特征:有社会理想,有职业精神,他的眼光始终能向着未来;有人道精神,在教育教学中,更多地看到的是“人”——把学生当人,也把自己当人;他不是教育生产线上的部件,他是有独立意志、批判精神的思想者;他不屈从于权势,不受诱惑,他总能从教育教学中有所发现,感受乐趣,能远离名利场;他能在学生面前展现优秀的思维品质,给学生启示和积极影响;他有反思意识和自省能力,这是他作为一名教师的超凡脱俗之处;他是有智慧的学习者,他比一般人更善于学;他的课堂包含许多人生经验,有宽广的知识背景,他站在讲台,学生面前便出现了辽阔的世界……
教师的教育教学有了对生命的观照,学生才能有饱满的人性。好老师的身影会长久地伴随学生,学生在离开学校后,仍然能记住老师的教育姿态,即“好人”的样子。
(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)
- 最新内容
- 相关内容
- 网友推荐
- 图文推荐
[高考]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《软件工程》大作业答案 (2022-04-25) |
[家长教育]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? (2019-07-14) |
[教师分享]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伸缩门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回家乡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是风味也是人间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一句格言的启示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无规矩不成方圆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(二) (2018-11-07) |
[教师分享] 贪玩的小狗 (2018-11-07) |